設計如人,人如設計。接觸過曾秋榮,你就會明白那些純凈、簡約的設計作品為何會出自他之手。這是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理解并對自然飽含敬重的設計師。與大多數體現東方文化的設計不同,曾秋榮強調用一種完全現代的、幾何化的、國際化的語言去闡述和傳達空間精神。摒棄對形式的追求、去繁除蕪,用極簡的界面來實現自然與空間的融合。

                                                                          理念
                                                                          表面上我是把大自然搬到建筑里去,但實際上,這是為了讓建筑融入關懷。自古以來,人就依附于大自然生存,并且不斷探索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但在當下這個鋼筋水泥的城市中,人們離自然越來越遠,渴望回歸自然的愿望也愈加強烈。我們的設計是一個“解渴”的過程,不僅可以緩解人與自然的疏離感,同時也能滿足人們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物理需求、精神需求。
                                                                          靈感
                                                                          靈感并不重要。一個好的設計方案,憑借的是扎實的知識沉淀和專業素養,這個“專業素養”包含了設計師的視野、審美、人生閱歷等多個方面。有了這些“根基”做保障,才能長期保持設計品質的穩定。神來之筆的靈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作品
                                                                          我是一個簡單并喜歡簡單的人,我做的設計也是這樣。設計也是在解決問題,能用簡單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最好的,簡單是最高層次的復雜。我希望通過簡單、好用的空間作品去引導人們關注內在自省的、純粹的東西。
                                                                          1993年畢業于汕頭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后進修于清華大學建筑工程與設計高研班,并獲得法國國立工藝美術學院(CNAM)碩士學位。1999年創建廣州華地組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現任公司執行董事、總設計師,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理事、專家委員會委員。一直以簡約的手法詮釋空間并賦予其靈魂,致力于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與突破,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為實踐目標。

                                                                          2014年 第十七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文化、展覽組別金獎

                                                                          2012年 CBDA“全國有成就資深室內建筑師”

                                                                          2010年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1989-2009杰出設計師獎”(CIID)

                                                                          2006年 第二屆中國室內設計藝術觀摩展“2006室內設計十大新銳人物獎”

                                                                          2005年 現代裝飾(國際)年度傳媒獎“2004年年度優秀設計師”

                                                                          2004年 “廣州十大最具影響力室內設計師”、“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筑師

                                                                          (CIID)”、“全國杰出中青年室內建筑師(CBDA)”

                                                                          2003年 國際設計大賽金獎

                                                                          2002年 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賽會所組別冠軍獎

                                                                          中國移動南方基地、上海萬向大廈、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亨特道格拉斯辦公樓、中信西關海、長沙東怡外國、廣州博士俱樂部、廣州荔灣文化藝術中心、恒弘北歐印象展廳、白軒畫室、“回”展館、“院”展館

                                                                          靈感對設計師不重要

                                                                          “你的設計靈感從何而來?”關于靈感的問題,曾秋榮在幾乎每一次采訪中都會遇到。每到這時,他都會先認真地講述他的靈感來源,“設計靈感可以來源于于任何方面:閱讀、旅行、生活,對自然環境的關心、對歷史文化的熱愛等等,都可以產生靈感。甚至于,交流,也是獲取設計靈感的一個途徑。交流其實也是一門藝術,每一位設計師都有自己擅長的方式……”

                                                                          在禮貌地回答完采訪者關于“來源”的問題之后,他話鋒一轉,開始闡述對“靈感”的另外一種解讀?!巴饨缫苍S覺得靈感非常重要,但搞設計的人如果光靠靈感,那么他的作品質量一定是不穩定的,有好靈感,作品就好,哪天靈感暫時‘堵車’了,作品質量就可能變得比較糟糕。一個好的設計方案,憑借的其實是扎實的知識沉淀和專業素養,這個‘專業素養’包含了設計師的視野、審美、人生閱歷等多個方面。有了這些“根基”做保障,才能長期保持設計品質的穩定?!痹谒磥?,神來之筆的靈感,只是錦上添花。

                                                                          設計理念是怎樣煉成的

                                                                          記得有位女作家曾經說過,‘一個作家的童年經驗,可以受用一生’。我覺得,對設計師而言,也是這樣的?!?曾秋榮的童年在農村度過,騎在水牛背上玩耍、躺在老屋天井的石板上數星星……成長一直伴隨著自然元素的洗禮,因此對設計他始終秉持著一種樸素的情感,注重自然與室內空間相融合,著力實現環境與設計之間的對話。

                                                                          曾秋榮自幼就很熱愛美術,但因生活條件所限,他的逐夢之路并不平坦。他回憶道,“小時候經常會去家附近的瓦窯里玩耍,里面有很多燒制磚瓦用的普通泥土,我就把它們捏成各種造型,小雞、小鴨、小汽車等等,晾曬之后,形象栩栩如生。泥土本身并沒有生命,但我親手把它們變成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這個過程,給我小小的心靈注入了大大的滿足感。除此之外,那些廢棄的瓦片也可以當作畫筆,用來在白墻上畫畫?!痹谀莻€物質與精神資源嚴重匱乏的年代,泥塑、涂鴉不但充實了他的童年時光,也讓藝術的種子在他心中悄悄萌芽。如今一晃二十余載過去了,“課堂”里的經歷和牛背上的記憶不但從未遠離,反而成為他設計理念最好的注腳。

                                                                          讓空間產生一種生長感

                                                                          如曾秋榮所言,他非常重視將自然融入建筑。在他的作品里,“庭院”成為積極的內容,庭院的引入會予人一種清新的、詩歌般的沖動,通過陽光、鵝卵石、水體、竹子的巧妙運用來實現景觀化滲透,并極有節制、技巧性地融入一些中國元素擺設,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去實現一種“中國式的詩意”。

                                                                          “表面上,我是把大自然搬到建筑里去,但實際上,這是為了讓建筑融入關懷。自古以來,人就依附于大自然生存,并且不斷探索著人與自然的關系,但在當下這個鋼筋水泥的城市中,人們離自然越來越遠,渴望回歸自然的愿望也愈加強烈。我們的設計是一個“解渴”的過程,不僅可以緩解人與自然的疏離感,同時也能滿足人們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物理需求、精神需求?!?/p>

                                                                          除了“庭院”這一元素,曾秋榮對于“光線”的運用也是游刃有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肮馐鞘篱g萬物表現自身和反映相互關系的先決條件,空間與光歷來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在他的作品中,光與空間能獲得完美結合?!肮夂苤匾?,光是空間的色彩,缺乏光的變幻,空間便失去了生氣,會產生一種無力感?!比绾我牍饩€,用光線為空間做設計,是他接觸一個新項目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用現代手法演繹中國文化

                                                                          曾秋榮非常熱愛中國文化,談起古詩詞、三字經來頭頭是道。他對中國文化和道家精神的追求也同樣反映在他的作品當中。

                                                                          不過,跟大多數體現東方文化的設計所不同的是,曾秋榮始終在尋找一扇通往“看不見的中國形式語匯的無形中國”的門,他強調用一種完全現代的、幾何化的、國際化的空間語言去闡述和傳達。

                                                                          “現代表現手法與中國文化并不沖突,而且中國文化中所強調的那種寧靜致遠的意境,在視覺上與現代的簡約主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少即是多”。他認為中國文化與空間設計的結合,不是要弄些符號化的東西來做假古董,搞個大屋頂、雕龍畫鳳,或鋪陳中式家具之類的?!绑w現中國文化不等于堆砌中國元素,用盡可能少的元素去獲取豐富的精神世界才是中國文化的內涵?!?/p>

                                                                          等待那個“最滿意”的作品

                                                                          2015年,曾秋榮的室內設計生涯邁入了第二十三個年頭,他完成的設計不勝枚舉,其中更是有不少佳作在國內外各項大獎中拔得頭籌,成為行業的典范。然而每當被問起“最滿意的作品是哪一個”時,他總是微笑著搖頭,“設計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印象中,我的每一個作品都會留下遺憾,而且總希望上一個作品的遺憾,能在下一個作品中得到彌補,但即便設計上考慮得再周全、鉆研得再透徹,項目復盤的時候也總覺得不是最完美的,還是能找到值得改進和優化的地方?!?/p>

                                                                          在曾秋榮的觀念里,設計者的創作,讓甲方滿意是容易的,可讓自己滿意則是困難的,設計創作簡直是一個“貪得無厭”的過程,根本沒有頂峰一說。

                                                                          也正是因為如此,迄今為止,他心目中最滿意的作品,只能是下一個作品。為了在將來的某一天,真的能遇見自己傾慕已久的那個“最滿意”,曾秋榮從未放慢過設計的腳步,始終懷揣著一顆對創作永遠熱忱的赤子之心。

                                                                          如果不做設計師會去做什么

                                                                          “那我去開店賣設計思維吧”曾秋榮笑著回答?!拔疫x擇的其實不是工作,而是生活,設計已經和我的生活融為一體”。

                                                                          如果有時光機,讓他回到二十三年前,他仍然會選擇成為一名設計師。和許多剛畢業的懵懂少年不同,他當年并沒有經歷過職業選擇的迷茫期。

                                                                          “我也許是全班最不糾結的同學之一?!?曾秋榮回憶道,“在大家都在為忠于夢想還是迎合現實而搖擺不定的時候,對設計的熱愛和執著,促使我遵從內心的想法,甚至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平行志愿均為空白,環藝專業是我的唯一選項。畢業之時非常自然而然地將愛好、專業、職業,三合為一?!?/p>

                                                                          時至今日,談起職業選擇的心路歷程,他仍是一臉堅定。從環藝學生到設計名家,曾秋榮認為,一個人的愛好,很容易成為他的強項,了解自己的強項,才能選準人生的職業方向;練好自己的強項,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作品

                                                                          策劃出品:中裝新網專題策劃:王悅穎編輯:王悅穎專題設計:丁麗麗專題制作:吉海秋

                                                                          欧美激情在线播放狂野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