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老武漢是怎樣的?
在加速的城市更新中,怎樣保留人們對過去時光的美好記憶?
2021年4月,中建東方裝飾設計團隊接到了這樣的任務
使命降臨
大武漢,商業鼎盛,九省通衢,
作為武漢商業的頭把交椅,
業主武商集團希望在位于亞洲最大的商業項目
--夢時代廣場中,
為“英雄城市”打造一條富有“老武漢”特色的美食街區,
讓顧客成為游客,
走街串巷,逛吃其中,
讓武漢人 “共鳴”,外地人“共情”。
團隊組建
隨后,中建東方裝飾專門組建了一支特別的設計團隊,
有土生土長“武漢伢”,專門提煉地道的武漢文化,
有攻克多個商場項目的“商業扛把子”,
將商業設計規則融入顧客動線之中,
有造型能力強悍、善于建模的“金手指”,
將總結提煉的設計造型付諸效果圖。
有熟悉項目現場,鉆研傳統工藝的“施工圖兵團”,
將設計的造型翻譯成施工圖。
設計鉆研
在方案設計的大半年中,
設計團隊研讀10余本的武漢城市風貌的相關書籍,
派專人在武漢、上海、長沙、深圳拍攝了大量素材,
提煉了“老武漢”的80年代的老字號、老街巷、老地標,
總結了近年來多個享譽網絡的“復古美食街區”
的設計特色及構造技巧,
將老武漢的“碼頭文化”、“租界文化”、“市井文化”
融為一體,
用輪渡、鑄鐵井蓋、水刷石、青石板、青瓦
等上百種復古道具和材料,經過多次選樣、打樣,
打造出碼頭、商業街、公園、小巷、里份、夜市等
特色場景,
在3000㎡的室內美食街中營造出最原汁原味的老武漢。
效果呈現
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他們構造的“美食江城”,
武漢三鎮,兩江交匯,因碼頭而建,因碼頭而興,
直到現代,碼頭文化依然深深刻入武漢老百姓的性格當中,
進入美食街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漢味碼頭”,
在這里,有80年代的圓拱型的鐵架碼頭招牌,
密密麻麻的輪渡班次表,賣報紙的售票亭,
穿梭兩江的輪渡,
上下班的自行車, 挑起生計的麻袋和扁擔,
80年代雖然一橋飛架南北,武漢長江大橋車流滾滾人潮擁擠,
輪渡依然是連接武漢三鎮的大動脈
是更多武漢人穿梭江城的選擇。
如雷貫耳的老武漢商場,也被設計師們呈現到街區當中,
早年間,武漢商場曾被命名為“友好商場”,以紀念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
武商大樓也幾改幾建,
設計師們將武商幾個不同時代的建筑融為一體,歷史輾轉卻依舊煥發活力,
建筑復古卻展現往日的榮光。
繁華的主街,炫彩的霓虹燈,車水馬龍的街道,
80年代大武漢的蓬勃商業場景,被復原在主街道中,
街道里不同年代的建筑鱗次櫛比,訴說著歷史的變遷。
沿著老街向前,1號老電車在大橋上穿梭,
旁邊的排擋夜宵,藤椅長凳,熱鬧非凡。
在美食街區的另一頭,游客可以圍著噴泉,逍遙休憩,
設計師們直接將資料中查到的老場景照片復原到場景內,
“江漢關”、“民眾樂園”、“解放電影院”
武漢的地標被濃縮到場景當中,
陪伴幾代武漢人的老建筑在美食街區中和游客重逢。
從熱鬧的江漢公園走進小巷里份當中,
武昌的得勝橋、漢口的長提街,
老武漢幾百年的平民生活都刻畫在這些長街的樣子里,
單位宿舍的高低錯落,百姓民居的見縫插針,
天空中雜亂的電線和晾曬的衣服、臘肉爭搶地盤,
唯有腳下的石板見證著人來人往、歷史變遷。
街巷當中,木結構的中式屋檐和雜糅的仿歐式民居比鄰而居,
青白相間的馬賽克自建民房坐落一旁,
各類建筑同處一處,相安無事,分外和諧。
楚風夜市模仿老武漢的夜市街頭,
撐著鮮艷雨棚售賣小商品的攤位、
閃爍著“無痛穿耳”幾個字的霓虹燈、
街邊門面前的露天桌凳,
仿佛把游客帶入那個每天10點以后熱鬧的江城夜晚,
那一個個無論冬夏都充滿著拖腔的叫賣聲、
燒烤的孜然香味和涌動人潮的長夜。
江漢關、璇宮飯店、民眾樂園
沉淀著老武漢們共同的成長記憶,
碼頭、長街、小巷、里份記錄著幾十年大家的生活身影。
英雄的武漢人,豪爽熱情,
耿直坦蕩都生發在這樣的環境當中,
都被融入楚風漢味美食街區的設計當中,
等著大家去一一解鎖。